景文高速景寧高架橋主塔封頂
近日,浙江交通集團景文高速控制性工程——景寧高架橋86米高的主塔順利封頂。從2020年4月6日開始首次澆筑,歷時1年,大橋雄姿初現于青山綠水間。景文高速控制性工程景寧高架橋處于景寧收費站出口,坐落于鶴溪河畔、鳳凰橋邊。
景文高速是我省地形條件最困難的高速公路之一,其地面高程在50—1000米之間,橋隧比更是高達78.8%,起于麗水景寧畬族自治縣云景高速終點,終于與龍麗溫高速文瑞段、文泰段實現互通的文成樞紐,全長約68公里,按雙向4車道設計,設計時速80公里。
工程建成后,進一步開發山區資源,推進區域城市化進程,發展浙南區域經濟均有重要意義,可實現文成、景寧1小時通達。
文章來源: 市交通運輸局
Hash:cd832ee4b3e5d592cce03b1a868118f890fae193
聲明:此文由 麗水發布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fmtz168.com
相關推薦
-
承德旅游景點攻略,御道口風景區,這里有草場、湖泊和泉水亭臺!
御道口草原森林風景區位于承德市圍場縣北側,緊鄰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是前往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會路過的地方。現在與塞罕壩森林公園出售聯票130元,另有150元的聯票包含這兩個景區和東北側的紅松洼景區。塞罕壩和御道口不單獨售票。所以進入景區后即可一并游玩,紅松洼是可選項。現在景區沒有區間車,沒有辦法通過公共交通出游,適合自駕和包車出行。御道口景區主要是作為塞罕壩森林公園的一個預熱,游玩之后便可繼續向北,
-
“五一”自駕游,《民勤攻略手冊》您收好!
五一小長假,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游在沙漠里尋找詩意在祁連深處體驗生態之美在日出與日落瞬間感悟天地人和五一小長假民勤為您提供最強的自駕攻略詩與遠方都在你掌控之中來吧,我們在民勤等你!攻略一:進軍大沙漠線路:從武威出發,到民勤沙漠雕塑國際創作營約120公里,行程2小時候30分鐘,摘星小鎮在民勤沙漠雕塑國際創作營附近,蘇武山莊可用餐。武威——沙漠雕塑國際創作營——摘星小鎮線路:從武威出發,到民勤石羊河國家
-
辛丑之春阿姑泉牡丹苑賦 文/李景寧
辛丑之春阿姑泉牡丹苑賦文/李景寧辛丑之春阿姑泉牡丹苑賦文/李景寧阿姑泉,牡丹之福地;詩畫鄉,中華之天嬌。天香國色,富貴之嬌媚瑩瑩;瑞氣祥光,吉祥之靚麗淘淘。澍雨潤姿,沐恩澤而嫣紅;虹霞熏心,輝翠露而妖嬈。無語瞻朝露,寸香醉俊豪。嫣紅復姹紫,窈窕又俏妙;雍容真華貴,美麗并風騷。自強鎮定,獨領風騷。真乃百花之鳳首也。阿姑乃仙人者矣,攜牡丹而靚玫瑰;清泉之甘恬者也,陪花魁而燦芍藥
-
今夏,來景寧“濕身”吧!桃源親水節即將火辣來襲,來這里讓你玩個痛快!
炎炎夏日,別總是躲在空調屋中發呆啦!是時候嗨起來了!陽光、清泉、啤酒、音樂,一個都不能少~8月8日2020愛情小鎮“親畬一夏”桃源水果溝親水節即將火辣來襲!你,準備好了嗎?!01活動時間報到時間2020年8月8日10:00-13:50活動時間2020年8月8日(周六)14:00系列活動延伸時間2020年8月8日--10月8日02活
-
當色彩遇上景寧九龍古村,美得如此鄉愁
????????筆尖浸染落日星辰熱愛沾滿一紙河山馬上預訂當微風中夾雜絲絲熱意,當枝頭的花骨朵初現芳容,當鳴蟬送來夏天的歌謠,青山四面環繞、古民居錯落有致的九龍鄉迎來了一批油畫藝術家的到來。他們對九龍鄉的美景早有耳聞,情有獨鐘,慕名而來。跋山涉水,只為了這一方樂土;不辭辛勞,只為了能在這連綿起伏的大山背后,在千百年的土厝村落中去尋找創作的靈感。九龍山云霧環山繚繞,
-
踏青尋旅,看云里人家景寧旅游—云中大漈
朝陽從東邊升起,照亮了半邊天。溫暖的微光下,有幾分清冷。遠處屋舍儼然,屋前良田百畝。放眼望去,一片嫩草綠地,夾雜著初春的喜悅和新生,天很藍,泛著點白,看草鴨在田里嬉戲,多么愜意的時光。景寧旅游景寧旅游坐著短途汽車,在深山里七拐八繞了一番我到了這個譽為云中桃源的地方,云中大漈。它位于海拔1030米的高山盆地內,這里風景名勝眾多,有建于南宋時期的時思寺,也有樹齡達到1500年的亞洲
-
景文高速景寧高架橋主塔封頂
近日,浙江交通集團景文高速控制性工程——景寧高架橋86米高的主塔順利封頂。從2020年4月6日開始首次澆筑,歷時1年,大橋雄姿初現于青山綠水間。景文高速控制性工程景寧高架橋處于景寧收費站出口,坐落于鶴溪河畔、鳳凰橋邊。景文高速是我省地形條件最困難的高速公路之一,其地面高程在50—1000米之間,橋隧比更是高達78.8%,起于麗水景寧畬族自治縣云景高速終點,終于與龍麗溫高速文瑞段、文泰段實
-
浙江景寧,群山深處的廊橋之鄉
浙江景寧,群山深處的廊橋之鄉景寧地處洞宮山脈,是甌江和飛云江兩水系支流之源,地勢由西南向東北漸傾,甌江支流小溪貫穿全境,轄區內千米以上山峰七百余座。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下,舊時的人們出行極為不便,常常被河流、山谷所阻,當地人便在山川之間建起一座座廊橋。如今,大多數廊橋都被廢棄,但其中凝結的古人智慧和其在中國橋梁史上的重要意義仍然值得我們細細琢磨。兩山夾一水,廊橋架其間攝影/吳衛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