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那些世界文化遺產
1.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御工程。自公元前 七八世紀開始,延續不斷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總計 長度達50000多千米,被稱之為“上下兩千多年,縱橫十萬余里”。如此浩大的工程不僅 在中國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因而在幾百年前就與羅馬斗獸場、比薩斜塔等列 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2.頤和園位于北京西郊,是一座擁山抱水、氣象萬千的皇家古典園林。它是清朝皇室在京城的夏宮,也是皇家避暑、游覽、做壽的。頤和園為歷代皇家經營了800余年,規模宏大,總面積為290公頃,共有殿堂樓閣、亭臺水榭3000余間,全園布局可分為行宮區和風景游覽區兩大部分。舊稱“清漪園”,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北洋水師經費500萬兩白銀重建,改名“頤和園”,耗銀3000萬兩,歷時十年。 3.北京故宮博物院,是明清兩朝的皇宮。位與北京城的中心。明清時稱紫禁城,1925年始稱故宮。占地面積極分子2萬平方米,現存建筑980余座,有屋8700余間,建筑面積15萬平米。是全世界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宮建筑群。也是中國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杰作。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4.天壇位于北京天安門的東南。始建于明成祖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原名“天地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的地方,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在北京北郊另建祭祀地神的地壇,此處就專為祭祀上天和祈求豐收的場所,并改名為“天壇”。 5.周口店猿人遺址是中國人民引以自豪的原始文明的圣地。它的發現,把北京的文明史從3000年推到60萬年前。周口店位于北京西南的龍骨山下,西北群山環抱,東南沃野千里,周口河蜿蜒向南流淌。60萬年前,我們的遠祖“北京人”就在這里居住、生息、繁衍。 6.清東陵位于河北省遵化縣馬蘭峪,是清王朝皇室的陵墓群。有帝陵五座――孝陵(順治)、景陵(康熙)、裕陵(乾隆)、定陵(咸豐)、慧陵(同治)。后陵五座,妃園寢五座,公主陵一座。埋葬著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嬪,3位皇子,2位公主,共161人。有單體建筑580座,神道總長14500米,陵園面積為78平方公里。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縣永寧山下,是清王朝皇室的陵墓群之一。有帝陵四座――泰陵(雍正)、昌陵(嘉慶)、慕陵(道光)、崇陵(光緒)。后陵三座,妃園寢三座,王公、公主園寢四座。共十四座,葬七十六人。陵園建筑達5萬多平方米,共有殿宇千余間,石建筑和石雕百余座,大部都保存完好。這是一片丘陵地帶,樹木茂盛,景色宜人. 7.避暑山莊又名承德離宮或熱河行宮,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避暑山莊位于承德市中心區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距離北京230公里。它始建于1703年,歷經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時約90年建成。 與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莊以樸素淡雅的山村野趣為格調,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風光,成為中國現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 8.山西云岡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始建于公元460年,由當時的佛教高僧曇曜奉旨開鑿。石窟依山而鑿,東西綿延約一公里,共有大小石窟53個,佛雕51000多尊,是我國最大的石窟之一,與敦煌千佛洞、洛陽龍門石窟并稱為中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 9.平遙古城位于中國北部山西省的中部,始建于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年~? ?元前782年),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擴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迄今為止,它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公元1368~1911年)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堪稱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 10.泰山是我國最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山,為五岳之尊,被視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 11.在山東省的西南部,有一個孔姓人口占1/5的縣級市,她就是有著5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東方圣城”――曲阜。“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譽全球,是與孔子的名字緊密相連的。孔子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中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兩千多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文化逐漸成為中國的正統文化,并影響到東亞和東南亞各國,成為整個東方文化的基石。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三孔”,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征,以豐厚的文化積淀、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因其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東方文化中的顯著地位,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被世人尊崇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 12.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黃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黃山與黃河、長江、長城齊名,成為中華民族的又一象征。199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受世界保護的人類自然遺產名錄。 13.皖南古村落 西遞村位于安徽省黃山市黟縣東南部,四面環山,兩條溪流從村北、村東經過村落在村南會源橋匯聚。現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2000年11月30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14.蘇州古典園林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乃“園林之城”,素以眾多精雅的園林名聞天下。蘇州古典園林歷史綿延2000余年,在世界造園史上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和價值,她以寫意山水的高超藝術手法,蘊含濃厚的傳統思想文化內涵,展示東方文明的造園藝術典范。實為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 15.廬山 廬山又名匡山,或匡廬,位于江西九江市南。北臨長江,東瀕鄱陽湖,大江、大湖、大山渾然一體,險峻與秀美剛柔相濟,自古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相傳,周朝時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以草廬為舍,故名。 16.武夷山 武夷山位于福建崇安縣城南15公里,方圓60平方公里,四面溪谷環繞,不與外山相連,有“奇秀甲于東南”之譽。九曲溪沿岸的奇峰和峭壁,映襯著清澈的河水,構成一幅奇妙秀美的景觀。 17.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于中國中部河南省洛陽市南郊12.5公里處,龍門峽谷東西兩崖的峭壁間。因為這里東、西兩山對峙,伊水從中流過,看上去宛若門厥,所以又被稱為“伊厥”,唐代以后,多稱其為“龍門”。這里地處交通要沖,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是文人墨客的觀游勝地。又因為龍門石窟所在的巖體石質優良,宜于雕刻,所以古人選擇此處開鑿石窟。 18.武當山古建筑群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玄岳山,即北武當,與峨眉山、青城山齊名,是著名的道教圣地。相傳道教信奉的“真武大帝”即在此修仙得道飛升,武當意為“非真武不足當之”。這里還是武當拳術的發源地。 19.武陵源 武陵源風景區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武陵山脈中,由四大各具特色的風景區組成――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和國家地質公園;索溪峪、天子山、楊家界三個自然保護區。方圓369平方公里,屬張家界市管轄。 20.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是我國、也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藝術寶庫。一個有1600余年歷史的曠世奇葩 21.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 秦始皇陵,位于陜西省西安市以東35公里的臨? ?區驪山北麓。秦始皇陵及兵馬俑的發現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二十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現之一”。秦俑雕塑和制作的工藝,是中國和世界雕塑史上的瑰寶,宣示著我泱泱中華的古老文明。 22.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位于中國西南部重慶市的大足等縣境內,這里素有“石刻之鄉”的美譽。大足石刻最初開鑿于初唐永徽年間(公元649年),歷經晚唐、五代(公元907~959年),盛于兩宋(公元960~1278年),明清時期(公元14~19世紀)亦有所增刻,最終形成了一處規模龐大,集中國石刻藝術精華之大成的石刻群,堪稱中國晚期石窟藝術的代表,與云崗石窟、龍門石窟和莫高窟相齊名。 23.青城山―都江堰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西南20公里處。峰巒疊翠,古樹參天,蔚然深秀。這座山以“幽”取勝,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與劍門之險,峨眉之秀,夔門之雄齊名。其著名景區天師洞一帶,周圍青山四合,儼然如城,故名青城。都江堰是我國古代創建的一項聞名中外的偉大的水利工程。在四川灌縣城西岷江上游。 24.峨眉山--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坐落在樂山市峨眉山東麓的棲鸞峰,依凌云山的山路開山鑿成,面對岷江、大渡河和青衣江的匯流處,造型莊嚴,雖經千年風霜,至今仍安坐于滔滔岷江之畔。又名凌云大佛。“蜀中多仙山,峨眉邈難匹”,是大詩人李白贊美峨眉山的詩句。峨眉山以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神話般的佛國仙山而馳名中外,美麗的自然景觀與悠久的歷史文化內涵完美結合,相得益彰,享有“峨眉天下秀”的贊譽。 25.黃龍 黃龍風景名勝區以彩池、雪山、峽谷、森林“四絕”著稱于世。巨型地表鈣華坡谷,如一條金色長龍,蜿蜒于原始林海和石山冰峰之間,構成奇、峻、雄、野的環境特色,享有“世界奇觀”、“人間瑤池”之譽,是我國唯一的保護完好的高原濕地。 26.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又名大研鎮,始建于宋末元初,距今已有800余年的歷史。坐落于玉龍雪山腳下的金沙江畔,古城東南是數十里良田闊野。形狀如同一塊碧玉大硯,所以取名大研鎮(硯與研同音)。1997年12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將麗江古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7.布達拉宮 舉世聞名的布達拉宮,位于拉薩市西北的瑪布日山(紅山),是我國著名的宮堡式建筑群,藏族古建筑藝術的精華。布達拉宮以其輝煌的雄姿和藏傳佛教圣地的地位,成為世所公認的藏民族的象征。 28.“三江并流”是指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這三條發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境內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公里, 穿越擔當力卡山、高黎貢山、怒山和云嶺等崇山峻嶺之間,形成世界上罕見的“江水并流而不交匯”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觀。其間瀾滄江與金沙江最短直線距離為66公里, 瀾滄江與怒江的最短直線距離不到19公里。 29.九寨溝被當地藏民尊為神山圣水。海拔4000米以上的尖峭雪山的雄奇之美與多姿多彩的秀水的絢麗之美并存。它以高原鈣華湖群、瀑群和灘流等水景為主體的神氣風貌,被東方人譽為“人間仙境”,被西方人比作“童話世界”。九寨溝的湖水清澈透底,純凈碧澄,色彩斑斕。藍天、白云、雪山、樹影、泉華給湖泊染上恬美之色,形成層次豐富的組畫。隨著季節、光照、環境的變化,景區會呈現出不同的韻致。九寨溝高高低低、緩緩急急的瀑布也美不勝收
【世界文化遺產概況】 (一)世界文化遺產的組織和宗旨 世界文化遺產屬于世界遺產范疇,世界文化遺產全稱為“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 公約》,成立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其宗旨在于促進各國和各國人民之間的合作,為合理保護和恢復全人類共同的遺產作出積極的貢獻。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是政府間組織,由21個成員國組成,每年召開一次會議,主要決定哪些遺產可以錄入《世界遺產名錄》,并對已列入名錄的世界遺產的保護工作進行監督指導。委員會內由七名成員構成世界遺產委員會主席團,主席團每年舉行兩次會議,籌備委員會的工作。世界遺產委員會承擔四項主要任務: 1、在挑選錄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地時,負責對世界遺產的定義進行解釋;2、審查世界遺產保護狀況報告。當遺產得不到恰當的處理和保護時,該委員會讓締約國采取特別性保護措施; 3、經過與有關締約國協商,該委員會作出決定把瀕危遺產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 4、管理世界遺產基金(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基金)。對為保護遺產而申請援助的國家給予技術和財力援助。《公約》規定設立。 截止2002年,在全球范圍內,共有175個國家或地區加入《世界遺產公約》,成為締約國,是目前加入締約國最多的《公約》之一。 中國自1985年成為《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締約國以來,中國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世界遺產保護領域有著良好的合作關系。 (二) 世界遺產的概念和種類 世界遺產公約的標志,它象征著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中央的正方形是人類創造的形狀,圓圈代表大 自然,兩者密切相連。這個標志呈圓形,既象征全世界,也象征著要進行保護。 世界遺產分為:自然遺產、文化遺產、自然遺產與文化遺產混合體(即雙重遺產))和文化景觀以及近年設立的非物質遺產等5類。截止2003年,共有128個國家中有世界遺產754處,其中文化遺產582處,自然遺產149處,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23處。 文化遺產 《公約》規定,屬于下列各類內容之一者,可列為文化遺產: 文物: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繪畫,具有考古意義的成分或結構,銘文、洞穴、住區及各類文物的綜合體; 建筑群: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觀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單獨或相互聯系的建筑群; 遺址:從歷史、美學、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人造工程或人與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遺址地帶。 凡提名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遺產項目,必須符合下列一項或幾項標準方可獲得批準: 1、代表一種獨特的藝術成就,一種創造性的天才杰作; 2、 能在一定時期內或世界某一文化區域內,對建筑藝術、紀念物藝術、城鎮規劃或景觀設計方面的發展產生過大影響; 3、能為一種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一種獨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見證; 4、可作為一種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觀的杰出范例,展示出入類歷史上一個(或幾個)重要階段; 5、可作為傳統的人類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種(或幾種)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轉之變化的影響下變得易于損壞; 6、 與具特殊普遍意義的事件或現行傳統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學藝術作品有直接或實質的聯系。 自然遺產 《公約》給自然遺產的定義是符合下列規定之一者:從美學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由地質和生物結構或這類結構群組成的自然面貌;從科學或保護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地質和自然地理結構以及明確劃定的瀕危動植物物種生態區;從科學、保護或自然美角度 看,只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天然名勝或明確劃定的自然地帶。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自然遺產項目必須符合下列一項或幾項標準并獲得批準: 1、 構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階段的突出例證; 2、 構成代表進行中的重要地質過程、生物演化過程以及人類與自然環境相互關系的突出例證; 3、 獨特、稀有或絕妙的自然現象、地貌或具有罕見自然美的地帶; 4、 尚存的珍稀或瀕危動植物種的棲息地。 文化景觀及其它 文化景觀這一慨念是1992年12月在美國圣菲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16屆會議時提出并納入《世界遺產名錄》中的。文化景觀代表《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第一條所表述的“自然與人類的共同作品”。文化景觀的選擇應基于它們自身的突出、普遍的價值,其明確劃定的地理--文化區域的代表性及其體現此類區域的基本而具有獨特文化因素的能力。它通常體現持久的土地使用的現代化技術及保持或提高景觀的自然價值,保護文化景現有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一般來說,文化景觀有以下類型: 由人類有意設計和建筑的景觀。包括出于美學原因建造的園林和公園景觀,它們經常(但并不總是)與宗教或其它紀念性建筑物或建筑群有聯系。 有機進化的景觀.它產生于最初始的一種社會、經濟、行政以及宗教需要,并通過與周圍自然環境的相聯系或相適應而發展到目前的形式。它又包括兩種次類別:一是殘遺物(或化石)景觀,代表一種過去某段時間已經完結的進化過程,不管是突發的或是漸進的。它們之所以具有突出、普遍價值,還在于顯著特點依然體現在實物上.二是持續性景觀,它在當今與傳統生活方式相聯系的社會中,保持一種積極的社會作用,而且其自身演變過程仍在進行之中,同時又展示了歷史上其演變發展的物證。 關聯性文化景觀.這類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以與自然因素、強烈的宗教、藝術或文化相聯系為特征,而不是以文化物證為特征。目前,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景觀還不多,廬山風景名勝區是我國“世界遺產”中的唯一文化景觀。此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古跡遺址、自然景觀一旦受到某種嚴重威脅,經過世界遺產委員會調查和審議,可列入《處于危險之中的世界遺產名錄》,以待采取緊急搶救措施。非物質文化遺產 指來自某一文化社區的全部創作,這些創作以傳統為依據、由某一群體或一些個體所表達并被認為是符合社區期望的作為其文化和社會特性的表達形式;準則和價值通過模仿或其他方式口頭相傳。它的形式包括:語言、文學、音樂、舞蹈、游戲、神話、禮儀、習慣、手工藝、建筑術及其它藝術。我國的昆曲已經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明清故宮: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北京市頤和園:文化遺產,1998年列入,北京市天壇:文化遺產,1998年列入,北京市長城: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北京市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北京市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文化遺產,1994年列入,河北省平遙古城:文化遺產,1997年列入,山西省曲阜孔廟孔林孔府:文化遺產,1994年列入,山東省敦煌莫高窟: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甘肅省大足石刻:文化遺產,1999年列入,重慶市秦始皇陵: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陜西省蘇州古曲園林:文化遺產,1997年列入,江蘇省武當山古建筑群:文化遺產,1994年列入,湖北省拉薩布達拉宮:文化遺產,1994年列入,西藏自治區麗江古城:文化遺產,1997年列入,云南省泰山:自? ??與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山東省黃山:自然與文化遺產,1990年列入,安徽省峨眉山-樂山大佛風景名勝區:自然與文化遺產,1996年列入,四川省九寨溝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1992年列入,四川省黃龍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1992年列入,四川省武陵源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1992年列入,湖南省廬山風景名勝區:世界文化景觀,1995年列入,江西省武夷山風景名勝區:自然與文化遺產,1999年列入,福建省龍門石窟:文化遺產,2000年列入,河南省青城山-都江堰:文化遺產,2000年列入,四川省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文化遺產, 2000年列入,安徽省明清皇家陵寢:文化遺產,(湖北明顯陵、河北清東陵、河北清西陵)2000年列入,(北京十三陵、南京明孝陵)2003年列入云岡石窟: 文化遺產, 2001年列入,山西省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文化遺產, 2004年列入,吉林省澳門歷史城區: 文化遺產,2005年列入, 澳門特別行政區三江并流: 自然遺產,2003年列入,云南省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自然遺產,2006年列入,四川省安陽殷墟:歷史文化遺產,2006年7月13日列入,河南省開平碉樓及村落:文化遺產2007年6月28日列入,廣東省
Hash:4719c2d2e812575c42fc6895ea59428a8ea497f2
聲明:此文由 區塊大康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www.fmtz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