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國家公園正式設立 73只野生大熊貓生活在成都片區
大熊貓國家公園正式設立,這也標志著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開啟新征程。
2017年,這場由國家主導、區域地跨四川、陜西、甘肅三省的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全面啟動。其中,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片區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與德陽什邡市,阿壩茂縣、汶川縣、雅安蘆山縣相鄰。前期體制試點面積1459平方公里,涉及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的10個鎮(街道),范圍內現有戶籍人口7879人,其中核心區257人。記錄高等植物3000余種,陸生野生動物500余種,野生大熊貓73只。作為全球唯一具有野生大熊貓和圈養大熊貓資源的特大城市,成都做了什么?
管護巡邏
管護巡邏
據悉,大熊貓國家公園試點以來,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管理分局成立后,堅持以推進建立健全管理體制機制為抓手,探索建立國家公園生態保護體系,不斷加大片區內大熊貓棲息地保護修復力度,強化科研科普、巡護監測、資源環境綜合執法、入口社區建設等工作,為加快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設貢獻力量。
聚焦保護修復 夯實生態本底
體系探索上,與清華大學國家公園研究院合作開展國家公園保護與發展、碳達峰碳中和等10余項前瞻課題研究。按照2025年前完成大熊貓棲息地修復30萬畝目標,制定棲息地保護修復年度計劃,2021年已完成大熊貓棲息地修復4.36萬畝。穩妥推進保護修復和生態搬遷,核心區遷出11戶52人。加快構建生物多樣性監測體系,設置監測網格94個、劃定巡護路線65條。推動功能完善、標準統一、數據互動的生態智能監測系統建設。
黃喉貂
綠尾虹雉
紅腹角雉
豹貓
聚焦項目引領 打造多元場景
依托一般控制區和毗鄰區打造“大熊貓+”多元場景,分時序策劃240個項目并爭取納入國家公園專項規劃。西嶺雪山提升改造、大熊貓國家公園展示中心等27個重點項目加快推進,文化旅游、運動康養、科普教育等復合場景逐步呈現。
聚焦共建共享 推動鄉村振興
成都熊貓分局與34個村(社區)簽訂自然資源合作保護協議書,簽訂率達到97.1%。開展各類自然教育活動120余場,累計參與人數1.38萬人次。與省內20個區(市)縣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打造熊貓茶、熊貓蜜等特色產品和“熊貓山珍”“食筍獸”等特色品牌,年銷售收入達3000萬元,帶動當地600余人就業,農戶年增收近4000元。
照片提供-崇州管護總站
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片區是公園城市建設的“生態綠肺”,是營造“山水生態場景”“熊貓野趣場景”的核心承載,成都將圍繞建設世界唯一殿堂級大熊貓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示范高地、創新引領的公園城市生態價值轉化展示窗口目標,推動國家公園建設平穩起步、創新發展。
照片提供-崇州管護總站
大熊貓國家公園里的守山人 大熊貓國家公園
編前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2021年10月12日,我國公布了首批國家公園名單,大熊貓國家公園位列其中。
作為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重要區域,大熊貓國家公園不僅僅是對珍稀物種的保護,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國家戰略。保護好生態環境成為時代的一道“必答題”。
成都既是公園城市的首提地,也是生物多樣性的樣本城市,肩負著保護熊貓家園,堅持綠色發展的國家使命。打好熊貓牌、保護好綠水青山這個“金飯碗”,做好公園城市這篇大文章,檢驗著成都這座超大城市的城市智慧和發展雄心。
在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片區,有一群鮮為人知的人,他們如同秘境之魂,守護著身邊那片珍稀的凈土,足跡踏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
山 魂
——大熊貓國家公園里的守山人
主筆:王繼飛 記者:李慧穎
從祭山到愛山,從狩獵變為守山;
從青澀到遲暮, 一腔熱血巡護山間;
從攫取到開發,探尋人與自然和諧之道;
他們,巡護山林二十載,只為守護大熊貓的生態家園。
遠離都市,遠離繁華。
有過苦,有過痛,有過淚,有過笑;
是什么在支撐著他們?
今年,大熊貓國家公園正式成立,我們將目光投向大熊貓國家公園里的守山人,探尋堅守背后的故事。
▲大熊貓
10億年前,光光山就已露出海面,為都江堰市的最高峰,海拔4582米。
站在山頂,大熊貓國家公園都江堰片區如畫圖般徐徐展開:
總面積約400平方公里,包括核心保護區約300平方公里,一般控制區100平方公里。
這里雖然山巒重疊,人跡罕至,近4000米的垂直高差,對人能產生強烈的震懾和壓迫感,卻是生物多樣性的天然樂園。
據統計:
脊椎動物有421種,占全國總數的8.2%,包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大熊貓、川金絲猴、林麝、羚牛……
維管植物有3284種,占全國總數的10%,包含古老的孒遺植物珙桐、水青樹……
2000年,作為首批走進保護區的工作人員,都江堰管護總站的梁紅英與她的同事們,開啟了漫長的守巡山生涯。
▲梁紅英
今年10月,大熊貓國家公園正式成立。
21年來,有一群守山人在默默堅持。
曾六次登頂光光山的向導劉素康,走遍了這里的山山水水。
青山依舊雄壯,而他已從壯年走到遲暮老人。
望著左耳已有些失聰的老向導,望著自己撒下青春熱血的綿綿山巒,51歲的梁紅英眼角有些濕潤,她說自己百年之后,“想變成一株小草,融入大山的懷抱。”
“最后”的向導
11月初,天陰蒙蒙的,細雨如絲。
都江堰龍池半山腰一處廢棄的建筑里,幾位身著迷彩服的村民正在清點物品。
地上,擺放著鍋、碗、壺、青菜、蛋黃派、睡袋等行李和口糧。
還有一桶白酒。
山里溫差大,白酒,是用來御寒的。
頭發有些花白的劉素康,將綁腿緊了緊,抬頭看了看路旁的山。
山上蒼翠濃密,幾乎不見路。
等會,他和幾位村民,就將背著物資,帶科考隊員向深山進發。
這次,是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聘請劉素康為向導,去找尋大熊貓“小核桃”和“琴心”蹤跡的。
2018年底,圈養大熊貓“小核桃”和“琴心”在龍池山上同時放歸大自然。
一年前,電子定位器電量耗盡。要想確認大熊貓的健康狀況,就只能進山查看。
這一去,將是好幾周時間。
向導劉素康:“我要一直爬,爬到我爬不動為止”
劉素康早已記不清,這是他第多少次進山了。
“從2000年開始,到2021年,我帶他們(科考隊)已把虹口龍溪的山都走遍了。”劉素康話語中透露著自豪,“光光山我都登頂過六次!”
劉素康的老家在虹口深溪溝,屋后便是原始森林。 1997年以前他靠打獵、伐木為生。1997年,龍溪-虹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現大熊貓國家公園都江堰片區),打獵、伐木被逐漸禁止,他便在政府劃分的種植區域內務農,去城里打工。“種厚樸這類的草藥,每天打點零工。”這樣的改變讓劉素康很不適應,但生活還得繼續。
▲劉素康
2000年一次偶遇,將劉素康拉回了這座山里。
“當時我們第一次到虹口核桃坪巡查時偶遇劉師(劉素康),閑談中發現他為人誠實,對山地熟悉,野外生存經驗豐富。”作為首批走進保護區的工作人員,梁紅英回憶著與劉素康初次見面的場景。
保護區初期巡護目的,是摸清“家底”,通過糞便去查清大熊貓的活動范圍。
2000年4月,第一次野外巡護,劉素康被臨時聘為向導。
那次巡護,梁紅英記憶深刻:
遭遇螞蝗圍襲,一個個像魔鬼似的,搖擺著頭朝著腿上“蜂擁而至”,讓她至今想起都心驚膽顫;
首次發現大熊貓糞便,興奮中去尋新鮮的,偏離線路迷路又遇大霧,方向全失,軍心大亂;
……
還好有劉素康。
“都別亂動,靜等霧散。”
劉素康聲音響起,一錘定音。慌亂的心,也安定了下來。
他憑借豐富的經驗,帶著巡護隊員化險為夷,“一戰成名”。
21年來,劉素康“守護”著巡護員,也耳濡目染對山有了更深的認識:不再是索取,而多了一份守護的愛。
“我就喜歡和他們一起巡山,找熊貓糞,看羚牛、獼猴、珙桐、杜鵑花……從以前偶爾一次看到,到現在越來越常見,我就覺得很開心!”
盡管現在已到花甲之年,左耳有些失聰,但身體還硬朗的他不顧子女勸阻仍要繼續。
“我要一直爬,爬到我爬不動為止。”
▲大熊貓
獵戶楊良坤: “花熊你走得了嘛,緊到吃”
想一直爬下去的,還有由向導轉為巡護員的楊良坤。
前方的林子里一陣嘩啦啦,似乎有什么動物。
楊良坤加緊了腳步,悄悄朝聲響處走去。前面不遠處,三坨飽滿的“長圓錐”躺在草叢中,還冒著熱氣。
“花熊糞!它應該還沒走遠!”這場偶遇,讓楊良坤心中一喜。繞著林子向前走了一段,一只大熊貓正坐靠在一個大竹筍邊,用力撕咬著。
那是2010年,在虹口土坡坪海拔1800米科考時,向導楊良坤看到的景象。現在回想起來,他還是很懊悔。“我們(向導)走得快,科考隊員要記錄數據,落在后面。我沒有相機,也沒有智能手機,沒法拍照,失去這難得的機會。”
“你走得了嘛,緊到吃。”離大熊貓20米開外,楊良坤嚷了嚷。
大熊貓看了他一眼,爬起來就走,很快消失在叢林中。
楊良坤生在深山,長在深山。父親生病行動不便后,11歲的他便開始分擔家庭重擔,種雪山大豆,挖筍,狩獵,茫茫山林曾是他的獵場。帶上大米、小鍋和獵槍,牽上家里的狗,在山里一走就是好幾天,
八十年代,二十多歲的楊良坤第一次當向導,帶著當時的林業局科考隊員進山里,他發現這群人有點怪,“都是城里人,來大山里一待好幾天,記記寫寫的,也不知道圖啥。”
自然保護區成立后,不能砍樹、不能狩獵、不能挖筍……“禁止我們做的事情越來越多,違反了還會罰款。”楊良坤心中也曾有過抱怨和不解。
但多次參與野外巡護后,“綠水青山”、“生態保護”這些詞在楊良坤的腦海中變得具象:山更綠了,野生動植物繁盛了,“感覺很有生氣。”
▲巡山中的楊良坤
2016年,楊良坤從向導轉成二郎廟巡護站的巡護員,每月工資2000多,一周一輪換,要完成120公里的巡線。“這些人(巡護員)吃這么多苦,就是想保住這片山,給這些動植物一個安穩的家。我理解了他們,也想成為其中一員。”
他打心里更愛這片山了。
前兩年,老屋旁種的重樓(一種藥材),被豪豬啃吃了,前后損失約8000元。
“吃都吃了,還能怎樣?”面對曾經的“獵物”,楊良坤選擇報告森林公安,“把它們往山上趕一趕就好,它們也是生命啊。”
年過半百的楊良坤一說起巡山的事情,總是眉飛色舞,語氣輕快。現在,一旦發現動物,楊良坤會第一時間掏出手機,躲起來悄悄拍照,在他的手機里,保存著各種動植物的照片。
他說,他的孩子們向往都市的繁華,去城里打工了。
“我們算是對大山最熟悉的人了。我就想一直干下去,直到管護站不再需要我。”
▲巡護員巡山途中
還有曾經的獵戶元青(化名)。
2018年11月,當地村民元青被反盜獵聯合行動組在獅子林逮了個”現行“時,他正在安置獵套:用線壓住竹子,在地上巧妙設計機關,利用竹子的彈性套住獵物。
經過現場教育,元青意識到了問題。
當年12月,利用對獵套的熟悉,他被請去龍池管護站上方密林進行地毯式搜索,清除一切捕獸夾:那里,是圈養大熊貓“小核桃”、“琴心”放歸前的適應地。
至此,元青成為了管護站的“線人”。
反盜獵、反非法采集,只是野外巡護的工作之一。管護站不僅需要向導劉素康、巡護員楊良坤、線人元青,也更需要專家型的人才。
專家的真愛
朱大海有著一長串的頭銜:都江堰管護總站龍池站站長、高級工程師、拔尖人才。
但他更喜歡被稱為植物專家。
“行走的植物百科全書”是眾人對他的贊揚。整個都江堰片區記錄的高等植物3000余種80%以上他都認識。
說到巡護,這位以特殊人才引進到都江堰管護總站的江西人,有一肚子話說。
植物專家朱大海的生死十日
朱大海有寫日記的習慣。
翻開他的日記,密密麻麻記滿了每次巡山科考時的心得體會。
比如,2003年6月9日,他寫道:“深夜三點過,我趴在床上,記下我跑野外以來最驚險、最艱苦、也最狼狽的一次經歷,以及生死關頭時的感悟。”
生死,對于巡護隊員來講,面對的幾率是要大很多的。
9年后,朱大海再次面對生死,他取名為“生死十日”。
2012年5月,朱大海帶領一支10人隊伍,進入核心保護區光光山探路,這是5.12地震四年后的首次。
盡管他曾三次登頂,但震后山體變成什么樣,誰都不知道。
艱險遠超預料。
▲巡山科考現場
預計12天的行程,每人背負近60斤的物資。
“那次,我們什么都經歷過了。”朱大海回憶說。
拍照記錄時滑倒,左手被尖石劃出一道深口,鮮血直流;
沒有橋,齊腰深的水也只能趟,雙腿泡得白腫;
下雨怕發洪水,半夜起來兩三次查看水位;
遇堰塞湖,只能找獨木棒架一架,“像水上漂”。
手腳并用爬超80度的陡坡,不時有石頭滑落;
躲避不及有向導腿被砸中;
……
第六天下午5時許,登頂。下山途中,冷雨與霧同起,能見度不足5米。全身都被淋濕,冷得發抖,勉強找了個平坦之處宿營。
“這地方,零星長了些不足10厘米的高山杜娟和雜草,根本沒有搭帳篷的材料,也無法生火做飯。”
用登山杖支起彩條布,算是帳篷,胡亂吃了點干糧,鉆進各自睡袋,準備睡覺時,天降大雪,十分鐘不到就積了厚厚一層。
半夜,積雪壓垮了帳篷,貼在隊員們的胸口上。
大雪封山了。
第七日,被困中。
“當時已經連續吃了4頓干糧,大家的胃都特別難受。”
冷,難受。孤寂在蔓延。
作為領隊,朱大海承受巨大的壓力,他要保證每一位的安全。
第八日清晨六點,天,終于放晴,可以下山。
一位隊員晃動手機,突然找到微弱的信號,大家趕緊打電話向家人報平安。電話那頭聽到一聲“喂”,信號便已斷掉。
拿相機準備拍下隊員表情的朱大海,看到這樣的場面:四位七尺男兒,聽到喂的一聲時,淚流滿面。
朱大海也沒忍住,悄悄轉身,拭去眼角的淚水。
……
毫無疑問,巡護是一項辛苦又危險的工作。
▲龍池管護站
“山下是5G時代,山上連電話都打不了。”朱大海所在的龍池管護站,條件最艱苦,無電無水無信號。“去年才牽進來一根網線,能上網,打不了電話。”電靠太陽能,陰雨天缺電就只能早點鉆被窩。
爐火忽明忽暗,朱大海凝望著窗外。剛過七點,天色已暗,他就準備回屋睡覺了。
凌晨六點,朱大海朦朦朧朧睜開眼,小心鉆出睡袋,稍不留神,睡袋上的凝水就會滴落到身上。“山上氣溫低濕氣大,再冷一點,睡袋上都是薄薄一層冰。”
但比起野外,能在房間里睡,已是莫大幸福了。
▲朱大海
朱大海不是沒打過退堂鼓。他的愛人,是向導劉素康的女兒。當時小朋友生病要動手術,需家長簽字。妻子拿不定主意,卻怎么也聯系不上朱大海。等朱大海從野外巡線回來,小朋友都已出院回家了。
妻子見到他,哭著問,“你為什么要干這一行?”
朱大海的胸口,頓時像炸裂開了一樣。
被妻子靈魂拷問后,他曾跑到領導那提出辭職。但回家睡了一覺,又后悔了。
“還是舍不得。”
每年四月,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珙桐的開花季。
遠遠望去,如白鴿展翅。
▲珙桐 攝影\朱大海
朱大海迷戀這些動植物。巡線時,發現一株稀有的勺蘭,能讓他開心好一陣。
劉素康還記得他與朱大海的一次巡線歷險。在一處名為“牛吃水”的地方,第一次見到大熊貓的主要伴生動物——羚牛。
羚牛行蹤極其隱秘,難見真容。那次,他們見到了一群。
最壯碩的羚牛體重接近四百斤。它們悠閑自在的喝水散步,沐浴著陽光,嬉戲打鬧。
▲羚牛
朱大海看入迷了,他拿著相機拍著拍著,就朝羚牛走去。劉素康一把沒拉住,“你不要命了?”
一頭成年羚牛發現了他,低頭沖了過來。“感覺地動山搖樣。”劉素康拍了拍朱大海,兩人會意向后狂奔。
哪是牛的對手?眼看越追越近,兩人急中生智,爬上了一棵大樹。羚牛在樹下轉了好幾圈,才離開。
或許正是看中了朱大海對山的癡,劉素康才將女兒放心嫁給了他。
動物專家尚濤:“森林并不如想像的好,除非你是真愛。”
對山癡迷的人,遠不止朱大海一人。
被稱為“鏟屎官”的趙衡,研究生學歷,管護總站學歷最高的人。她在野外見到糞便,就兩眼放光:湊近觀察色澤,扒開分析,然后得出結論:是藏酋猴的,中午還吃了獼猴桃。
趙衡滿意的笑了,好像此時與動物產生了共鳴。十多年來,趙衡從未在野外遇見過大熊貓,但她通過研究熊貓糞便,能看出許多信息。
還有管護總站科研所所長尚濤,動物專家,微信取名“野人”,特別喜歡拍鳥類。創新了科研監測方法,使紅外相機的圖片數據化、錄入自動化,構建了大熊貓活動區域熱力圖。他期待著國家公園成立后,能投入更多先進的設備與技術。
“其實森林真并不如想像的美好。”尚濤說,“除非你是真愛。”
▲尚濤
風餐露宿、涉水過河,巡護隊員大都患有較嚴重的風濕性關節炎,其他小傷小痛都早習以為常。
因真愛才能堅守,也互相成就。
這些年來,朱大海把心血都灑在了這里的一草一木,發表20余篇國家核心期刊論文,出版專著2本,多次得到表彰;尚濤則成為四川自然保護行業中的技術骨干。
他們用心守護著大山,大山也成就了他們。
在朱大海的影響下,2018年,他的妻子也加入了巡護隊。
護山愛山之火 一代傳一代
一抹血紅散向空中,順山方向劃出大大的弧線。
雞血星星點點,飄灑而下,散入山石草木中。
抹了脖子的公雞,被向導劉素康高高舉起,嘴里念念有詞。
按山民習俗,當地人進山定當祭拜山神。
不遠處,青山重重,深幽靜謐,令人生畏。
盡管時隔21年,劉素康帶領大家巡山前祭山的場景,依然讓大熊貓國家公園都江堰管護總站的梁紅英記憶猶新。
而劉素康,早已不再祭山。
梁紅英說,劉素康已從狩獵人,變為守山人,“他不用再害怕山了。”
作為女巡護員,梁紅英坦誠自己一直很虧欠家庭。兒子出生4、5個月,她就進了山,想打個電話要徒步幾公里,“電話還沒接通,自己就先哭成淚人。”
畢業于四川農大的梁紅英,今年已51歲。在得知大熊貓從瀕危變為易危后,格外開心,也很釋懷。這些年的守山護山,“雖是滄海一粟,但水滴也匯成了大海,很是值得。”
她說,她把青春獻給了大山,她百年后,想變一株小草,融入山的懷抱。而令她心慰的是,新鮮血液正在加入。
1989年出生的芶安然,管護總站二郎廟站站長。年紀不大,想法很多。他正在培訓12位社區居民成為自然體驗師,為有需求的驢友提供專業向導,享受國家公園的第一批紅利。
1990年的何東主要從事科研監測。他還清楚的記得第一次撿到大熊貓、金絲猴糞便時的激動。
1992年的劉雅夢,則希望用新媒體等新的傳播方式,宣傳國家公園,讓更多年輕人關注、關心,參與其中。
老一輩守山人的精神深深打動著這些年輕人。“我們要向他們學習,接過守山的棒,守護好大熊貓的家園,有擔當,永不言退!”
金山銀山的轉換
王賢祥掀開溫室的一角,俯下身仔細察看了下,笑意從嘴角流出。旁邊的一塊牌子上寫道:大熊貓友好產品。
溫室里,栽種的是赤松茸。
王賢祥是大熊貓國家公園入口飛虹社區的黨委副書記,大熊貓國家公園的成立,他嗅到了發展的契機。
“王書記,靈芝的國際級權威認證通過了,準備動員居民培訓!”都江堰管護總站高原站站長劉波興沖沖地喊著王賢祥。
“沒有白辛苦!”王賢祥激動地拍著自己的大腿站了起來。
去年,社區支柱產業獼猴桃滯銷。在都江堰管護總站和世界自然基金會的關心下,社區干部與劉波多次外出考察學習轉型。
▲王賢祥(右)抱著純野生熊貓靈芝
飛虹社區所在的元寶山,就發現過野靈芝,當地氣候土質適合靈芝栽培。目前管護站聯合入口社區開展了靈芝和赤松茸的試點培育,“國家公園既要保護也要發展,普惠帶動所有人的生計問題,同時讓周邊百姓都參與到大熊貓國家公園的建設中來,共享紅利,才是持久之計。”劉波說道。
一手試點培育,一手進行國際認證,開拓國際市場。與美國公司合作,拿到訂單再大面積推廣。因為產地在大熊貓國家公園,收購價要高出市場價30%。
“靈芝我核算過,一畝地一年有13000~15000元的純利潤。赤松茸的品質能賣到15、16塊錢一斤,是市場價的兩倍。教會居民種植,又是一條增收致富路!”王賢祥的眼里如浩瀚星辰,閃閃發亮,“要感謝管護總站,他們一直在幫我們呢。”天空回蕩著他爽朗的笑聲。
嘗到甜頭,居民自發巡山
“我們今天要從楊柳坪溝走到仙堂,這條巡護路線大概有30公里,大家準備好就出發。”飛虹社區內,一支巡護隊整裝待發。但不同于龍池站,這支隊伍是由社區的居民自發組成。
▲社區巡護隊
這支社區巡護隊建立于2016年,每個月會定期巡護一次,轄區內共有6條巡護線路。通過劃定保護小區邊界、設立警示標志、開展人工巡護、進行紅外監測等措施,區域內再無狩獵、打筍、盜伐等破壞森林生態的違法行為。
“央視都來報道過。”王賢祥自豪的說,今年通過紅外監測統計,區域內野生動物種類較2016年之前增加了13種。
生物多樣性的增加,生態環境的變好,讓飛虹社區的居民嘗到了甜頭。當地社區群眾收入年人均增至了23000元,社區旅游人數年達50萬人次,人均旅游收入達15000元以上。其它林業產業、獼猴桃年人均收入達18000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換通道,在飛虹社區已然實現。”
山風輕輕吹,青山高巍巍。
21年來,大熊貓國家公園都江堰片區大熊貓種群數量,從6只增為14只,川金絲猴數增為700只。目前,已記錄動物總數達1068種,涵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16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64種。已記錄植物總數2836種。
1650位入口社區村民,52位管護總站員工,共同組建了大熊貓國家公園都江堰片區的保護大軍。
正是他們,以“不負青山”的情懷,守護著綠水青山,用生命歲月和一個個平凡而溫暖的故事,讓野性的大山,有了動人的山魂。
而青山,定不會負人。
(圖片來源: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管理分局 大熊貓國家公園都江堰管護總站)
大熊山國家森林公園景點路線圖 大熊山國家森林公園景點路線圖片 大熊貓國家公園
1. 大熊山國家森林公園景點路線圖片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四08:00-19:00,周五至周日08:00-22:00。
門票信息:需購票 ¥65.0起
公園總面積為81平方公里,以山高、峒險、動植物種類豐富而著名。這里有40余座海拔上千米的山峰,峰九龍池海拔1622米,是湘中第一高峰;有多處落差近100米的瀑布,2萬余畝原始次生林。大熊山森林覆蓋率達93%,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物種基因寶庫。其中有被譽為“物種活化石”的中華銀杏王,有集中連片的南方紅豆杉群,有中國馬尾松,有千年侏儒樹群,有20多種瀕臨滅絕的國家級保護樹種。
2. 大熊山國家森林公園景點路線圖片高清
大熊山更好玩。
大熊山國家森林公園是國家4A級景區,享有中國森林氧吧、湖南省避暑勝地、湖南省首批生態旅游示范區等榮譽稱號。
公園總面積為81平方公里,以山高、峒險、動植物種類豐富而著名。這里有40余座海拔上千米的山峰,峰九龍池海拔1622米,是湘中第一高峰;有多處落差近100米的瀑布,2萬余畝原始次生林。大熊山森林覆蓋率達93%,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物種基因寶庫。其中有被譽為“物種活化石”的中華銀杏王,有集中連片的南方紅豆杉群,有中國馬尾松,有千年侏儒樹群,有20多種瀕臨滅絕的國家級保護樹種。
3. 大熊山國家森林公園景點介紹
loud是婁底市的縮寫。婁底市是湖南省轄地級市 。婁底是被后世尊為“戰神”的中華民族三大始祖之一蚩尤的故里,是湖湘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境內有梅山龍宮、曾國藩故居、紫鵲界梯田、三聯峒景區四個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有大熊山、龍山兩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和湄江、波月洞等精品旅游景點70多處。
4. 大熊山國家森林公園游玩攻略
11月中旬大熊山山頂是有霧凇的。
2020年11月中旬,受強冷空氣影響,新化大熊山國家森林公園山頂的氣溫降到了零下三攝氏度,迎來了2020年冬季的第一場霧凇。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峰已經被冰雪覆蓋,冰凌掛在樹枝上,晶瑩剔透、妖嬈多姿,仿佛是樹木枝頭結上了銀花。大量游客徒步來到山頂欣賞美景。這一場霧凇景觀將持續一周左右。
5. 大熊山森林公園在哪里
1、漣源湄江地質公園
湄江風光奇特,景點集中,景觀齊全,具有奇景、險境、神旅之特色。擁有一代帝陵、二湖秀水、三道巖門、四片綠洲、五座寺廟,六大飛瀑、七里峽谷、八面險峰、九曲湄江、十處絕景、百個奇洞、千塊巧石、萬樹臘梅等秀美景觀。湄江地質地貌為低山巖溶地貌,地質構造獨特,巖層裂隙發育完全,巖溶地質作用充分。如香爐山的“天彈待發”,仙人府的“天生橋”,觀音崖的“蓮花涌泉”,龍泉峽的“S型曲線深溝”,藏君洞的“天然壁畫”等均為世界稀有地質遺跡,具有極高的美學觀賞價值和科研科普價值,是一處集自然風光為主體,梅山文化為內涵,巖溶地質遺跡為特色的綜合性景區。
2、新化梅山龍宮
梅山龍宮,位于湖南省中部,隸屬婁底市新化縣。相傳黃帝登熊山,將靈額蔥籠的九龍峰點化成九條青龍,沿九股清泉游入可通五湖四海的九龍池。九條青龍游入資水,被梅山油溪石竹灣的風光靈氣所吸引,高興得在水中游、云中飛、洞中舞,久久不愿離去,一住就是幾千年。新化古稱梅山后人便把這個巖洞叫做梅山龍宮。
3、新化大熊山國家森林公園
大熊山又名熊膽山,神山,位于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境北部,距縣城70余公里,大熊山林場和古臺山林場為新化境內兩大國有林場。這里險峰如林,古木參天,多出? ??獸,是新化重要的林區和美麗壯觀的風景區。
大熊山國家森林公園,距新化縣城62公里,公園總面積7623公頃,森林覆蓋率93%。
1958年建大熊山國營林場,1992年被批為省級森林公園,2001年完成國家級森林公園的呈報工作。大熊山有著優美的自然環境,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許許多多古老的神話傳說,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據調查,現階段大熊山潛在旅游人數不低于10萬人次。
其旅游路線分為一線兩游道。一線即新化-白溪-鵝溪-洪竹。這條路線風光秀麗,有公路和水路兩種選擇,既游山又玩水,巨石沙灘,山青水碧,令人心曠神怡,美不勝收。
兩游道即大溪游道和錫溪游道。兩條游道各有特色為旅游者提供了集觀光、游覽、休閑、渡假、康體保健于一體的綜合性生態旅游勝地。
4、水府廟
水府廟水庫又名溪口水庫,位于婁底市東,跨婁星區、湘鄉、雙峰三縣市區,它切斷漣水,庫容5.6億立方米水庫面積相當于9個杭州西湖,為韶山灌區的源頭。水庫有100多公里長的庫岸線,擁有100多個庫灣34個鳥嶼,最大的3平方公里。
5、漣源龍山國家森林公園
漣源市龍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湘中婁底漣源市南部,于1992年被湖南省林業廳批準為省級森林公園。公園總面積為9286.12公頃,公園因山體龐大渾厚,山勢高峻挺拔,山形伸展如龍而得名,最高峰岳坪峰高達1513.37米。
龍山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優美風景資源景觀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來此旅游、休閑度假,龍山森林公園也積極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大力保護生態環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服務接待能力,加大旅游宣傳,使龍山森林公園越來越成為湘中地區乃至湖南的一顆璀璨明珠。
6、新化紫鵲界秦人梯田
紫鵲界秦人梯田,位于新化縣水車鎮。它集云南哈尼梯田的大氣、廣西龍勝梯田的壯美、菲律賓巴拉韋梯田的險峻和越南沙壩梯田的飄逸于一身。總面積近6萬畝,集中成片的有2萬余畝,坡度在25-40度,最陡達50度以上,且層層疊疊于海拔500米—1100米之間,共400余級,蔚為壯觀。
千百年來,紫鵲界人在海拔千米的山岡上,荷鋤攀爬,一鋤一耙地墾出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歷史、坡度最陡、海拔最高并擁有最原始最天然的灌溉系統的梯田。金秋的紫鵲界秦人梯田到處是秋天溫暖的顏色,黃稻的金秋將梯田渲染得熱鬧非凡,加上村民秋收忙碌的身影,使秋色中的紫鵲界秦人梯田成為一年中最靚的季節。
7、漣源白馬水庫
煙波浩淼的白馬水庫,亦名白馬湖,宛若一顆晶瑩閃亮的綠瑪瑙,鑲嵌在漣源市與新邵縣交界的郁郁蔥蔥的崇山峻嶺之間。這里雖不及太湖的浩瀚,也比不上“濃妝淡沫總相宜”的西湖,但是,幾十年以來,它潤綠了兩岸的山,也養育了上下左右的人們。在鄉人的眼里,它卻是最美最美的,對它產生執著的偏愛。
相傳很久以前的夏秋時節,數月無雨,漣水干涸、田園龜裂,莊稼枯萎,水貴如油。一天,剛蒙蒙亮,一農民到漣水河掘沙濾水,朦朧中見一白馬在不遠處的河里飲水。農民心奇,朝白馬走去,尚未接近,只見白馬朝其“咴”叫幾聲后,揚蹄飛上岸去,化為一座馬形山,屹立在漣水河畔。白馬飲水的地方,一股甘冽的水汩汩流出,農民欣喜若狂,逢人便說,并要鄉親來此取水。后來人們為祈禱這一白馬,消災圖吉,抗御旱災,在馬形山修了一座寺廟,取名“白馬寺”,將馬形山也冠以“白馬”的美名。
8、冷水江波月洞
冷水江波月洞風景名勝區位于湖南省冷水江市,是以地下溶洞景觀為主體,地面景點相陪襯的綜合性公園? ?周圍有大乘山森林公園,瀑布群和素有世界銻都之稱的錫礦山等景區,是一個集游山、觀洞景、望瀑布、巖溶研究于一體的風景名勝區。它地處湖南省冷水江市北郊,距市中心3.8公里。
洞中有三種令世人傾倒的溶洞之寶;一為1.1米長的中空旦晶瑩透亮的鵝管,比以前號稱世界之冠的溶洞鵝管還長44厘米;二為1.98米高的巨型石壩,比南斯拉夫世界最大的巖溶石壩高50厘米;三為倒懸于頂的1.5米深的網絡石槽,是目前世界最深懸頂地槽。電視連續劇《西游記》中的水簾洞與白骨精的行宮均拍于此洞之內。
9、新化車田江水庫
車田江水庫位于湖南省新化縣油溪河上游,樞紐地處新化縣溫塘鎮境內,跨溫塘鎮和漣源縣古塘鎮兩地。大壩位于溫塘鎮車田江管區(原屬田坪鎮車田江鄉)。
大壩控制集雨面積85平方公里,總庫容1.275億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10.53萬畝,是一座以灌溉為主,結合發電、防洪、養殖等綜合效益的大(二)型水利工程。
工程于1972年11月動工興建,1977年10月樞紐工程竣工,1978年開始蓄水運行。壩頂高程496.75米,最大壩高68.85米。
車田江水系發源于漣源蓋頭山,18條小河在這里匯聚,它位于油溪河上游,是油溪河的源頭,油溪河是資江的支流,資江是長江支流。資江是湖南境內“湘、資、沅、澧”四大水系之一。
水庫屬于多頁巖地帶,有奇特的頁巖風光。
10、雙峰曾國藩故居
曾國藩故居富厚堂坐落在雙峰縣荷葉鎮(舊屬湘鄉),始建于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整個建筑像北京四合院結構,包括門前的半月塘、門樓、八本堂主樓和公記、樸記、方記3座藏書樓、荷花池、后山的鳥鶴樓、棋亭、存樸亭,還有咸豐七年曾國藩親手在家營建的思云館等等,頗具園林風格,總占地面積4萬多平方米,建筑面積1萬平方米。富厚堂的精華部分是藏書樓,曾藏書達30多萬卷,系我國保存完好的最大的私家藏書樓之一。
6. 大熊山國家森林公園景點路線圖片介紹
不免的,大熊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湖南湘中婁底市新化縣境北部,距縣城70余公里,森林覆蓋率95%。境內有蚩尤文化體驗區、春姬峽谷觀光區、大熊峰登山攬勝區、川巖江原始探險區、生態養生度假區、森林生態保護區六大功能區。
7. 大熊山國家森林公園門票價格
乘坐景區統一觀光車進去!
大紅寨古稱梁山,位于汝州市區東北35公里處的大峪鄉和禹州市、登封市三縣交界處,屬嵩箕系山脈,主峰大紅寨海拔1150.6米,是汝州第二山。大紅寨南北長5公里,東西寬2公里,呈南奔大熊狀,也稱大熊山。
8. 大熊山國家森林公園景點路線圖片大全
新化縣城坐車去大熊山森林公園需要約2-2.5個小時:
駕車路線:全程約71公里
起點:新化縣
1.從起點向正東方向出發,沿科苑路行駛60米,左轉
2.行駛230米,過左側的美的中央空調NO.湘0056約100米后,右轉進入梅苑南路
3.沿梅苑南路行駛400米,直行進入梅苑北路
4.沿梅苑北路行駛1.1公里,過右側的鐵牛村,直行進入S217
5.沿S217行駛1.3公里,左前方轉彎進入X035
6.沿X035行駛22.6公里,直行進入孝心巖隧道
7.沿孝心巖隧道行駛200米,直行進入X035
8.沿X035行駛12.6公里,右轉進入X052
9.沿X052行駛12.8公里,左轉
10.行駛920米,直行進入X051
11.沿X051行駛5.9公里,左前方轉彎
12.行駛280米,過左側的雙江村約60米后,左轉
13.行駛4.2公里,左前方轉彎
14.行駛1.2公里,右后方轉彎
15.行駛2.6公里,左前方轉彎
16.行駛1.1公里,到達終點(在道路左側)
終? ??:大熊山國家森林公園
9. 大熊山國家森林公園有什么好玩的
新化大熊山最高點九龍峰海拔僅為1662米,是湘中最高峰。為婁底地區境內最高峰。山頂有一池,水深如墨,清涼徹骨,尤為奇特的是九股清泉從池底冒出
相傳黃帝因熊引導而登此山。據有關權威專家考證:大熊山為蚩尤故里。現大熊山為國家森林公園。大熊山正中部有一株千年銀杏,枝繁葉茂,有“中華銀杏王”之稱。